外交部关于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妥处涉海问题的表态,体现了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解决争端、维护地区稳定与合作的立场,具体而言,这一表态传递了以下核心信息:
核心原则:对话协商与和平解决
- 反对单边行动:强调涉海问题(如南海、东海等海域争议)应通过当事国直接对话,而非外部势力干预或单边举措(如军事化、仲裁等)。
- 共同安全观:主张地区国家共同维护海上和平,避免对抗,符合“亚洲安全观”中“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”的安全理念。
- 国际法框架:支持以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等国际法为基础,但反对滥用法律工具破坏地区共识(例如中国对南海仲裁案的立场)。
地区国家的自主性
- 尊重主权:明确要求“有关方面”(通常指域外国家)尊重地区国家的主权与自主选择,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地区事务(如美国、日本等国的“航行自由”行动)。
- 东盟主导机制:在南海问题上,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“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(DOC)”磋商达成“《南海行为准则》(COC)”,强调地区国家自主协商的重要性。
中国的角色与责任
- 负大国担当:中国作为地区重要国家,致力于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与直接当事国的争议(如中越北部湾划界、中菲海上合作等)。
- 务实合作:推动海上务实合作,如联合科考、渔业资源管理、反海盗等,以“搁置争议、共同开发”理念积累互信。
- 危机管控:建立海上热线、应急机制等,避免偶发摩擦升级为冲突。
对当前局势的针对性
- 回应域外干预:暗指美国及其盟友频繁在南海、东海开展军事活动,加剧紧张局势,呼吁其停止“以航行自由为名行地缘博弈之实”。
- 反对阵营化:警惕地区国家被迫选边站队,维护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(如东亚峰会、东盟地区论坛等)。
长远愿景: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
- 合作共赢:将海洋议题从“争议”转向“合作”,提出“全球发展倡议”“全球安全倡议”下的海洋合作路径,如蓝色经济、气候变化应对等。
- 包容性治理:倡导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,确保地区海洋秩序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。
中国的表态既是对地区国家自主解决争端的坚定支持,也是对域外势力介入的明确警示,其本质是维护以《联合国宪章》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同时推动构建符合地区特点的“海洋命运共同体”,避免南海等问题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,这一立场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,对维护亚太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。
